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職工創新成果交流會上,陜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團憑借46項創新成果斬獲佳績,獲獎數量在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權屬企業中名列前茅。其中“電解鋁陽極危廢炭渣深度脫碳-高價值資源協同回收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”榮獲特等獎,“回轉窯窯尾高溫廢料全密封智能收集與輸送系統技術創新”榮獲一等獎,“脫硫系統局部改造”“無動力自控加料裝置”“零氣耗低露點余熱再生吸附式干燥機節能優化技術及應用”等3項技術成果榮獲二等獎,“壓縮空氣系統節能優化關鍵技術及應用”等41項技術成果榮獲三等獎,榆林新材料集團榮獲“優秀組織單位”。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企業創新實力,更成為煤電鋁一體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。
創新成果豐碩 技術攻關顯擔當
本次獲獎的46項成果覆蓋節能降耗、智能制造、安全環保等多個領域,直擊生產難點堵點。“電解鋁陽極危廢炭渣深度脫碳-高價值資源協同回收關鍵技術”實現危廢資源化利用,推動綠色生產;“智能打殼系統應用延伸”通過優化電解槽操作,年節約成本超660萬元;“焙燒燃燒系統無線通訊控制系統”以智能化手段提升工藝穩定性。這些創新成果既是榆林新材料集團深耕技術研發的結晶,更是產業工人匠心精神的集中體現。
機制先行 打造創新生態圈
亮眼成績的背后,是榆林新材料集團以機制創新激活“第一資源”的堅實步伐。2024年,公司全面落實《“工程師+創新團隊”現場技術團隊建設實施方案》,構建“黨委領導、行政支持、工會牽頭、部門協同”的創新體系,成立13支現場技術團隊,超額完成年度目標。團隊匯聚148名技術骨干,形成“高工帶工程師、技師帶技工”的梯度培養模式,全年完成11項創新項目,年節約成本超1000萬元。
其中,“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”成為技術突破的主陣地。鋁業分公司邵明海團隊研發的“電解槽智能打殼氣缸系統”,將噪音降至70分貝以下,大幅改善作業環境;發電分公司王穩旗團隊通過“空預器減速機輔電機盤車裝置”項目,年節約成本330萬元。集團還投入118.98萬元打造專屬創新平臺,通過“請進來+走出去”培訓、技術競賽等方式,培育出20余名省級技能競賽獲獎者,助力公司培養新增高級技師、工程師等專業人才700余人。
錨定未來 擘畫創新新藍圖
面向2025年,榆林新材料集團出臺《“工程師+創新團隊”建設實施方案》,積極落實陜西有色金屬集團“提質擴面”新目標:新建6支創新團隊,推動既有16支團隊“每隊至少完成1項高質量項目”,并通過完善人才選拔、技術知識庫共享、項目后評估等機制,持續釋放創新效能,以工匠精神為引領,讓創新從‘實驗室’走進‘生產線’,為打造國內煤電鋁一體化產業鏈‘第一名’注入強勁動能。
在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職工創新成果交流會的舞臺上,榆林新材料集團用硬核技術詮釋了“創新驅動發展”的深刻內涵。正如大國工匠高鳳林所言:“毫米之間見真章,平凡崗位創不凡。”這家扎根陜北的企業,正以匠心為筆、創新為墨,書寫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輝煌篇章。